82222+三刀+铭记历史·传承精神
在贵阳的“红飘带”里,我看到的不仅是长征的足迹,更是与抗战历史相互映照的精神谱系——那是信念的传递、血脉的延续,以及今天我们依然在走的“新长征” 。
从长征到抗战:同一条精神脉络
踏入“红飘带·伟大征程”,六幕依次展开:无名英雄、血火洗礼、伟大转折、砥砺征途、胜利丰碑、新时代新长征。这不仅是长征的叙事,也呼应着抗战时期“救亡图存、共赴国难”的共同信念 。
湘江战役的惨烈,让我联想到抗战初期的浴血抵抗;遵义会议的决断,犹如重庆“陪都”时期的战略中枢;四渡赤水的机动,恰似敌后游击战的灵活机动。这些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被反复淬炼,成为民族脊梁的支撑 。
以科技为媒,让历史“在场”
场馆以AI交互、全息影像、三维声场、机械运动等手段,把“雪山草地、枪林弹雨”拉到眼前,观众不再是旁观者,而是“亲历者”。这种“在场感”让我更能体会到:长征保存了革命火种,为后来的全民族抗战奠定了战略与精神基础 。
家与国的记忆:从个体到民族
在基地,我遇到一位老人,他拿出祖辈当年在贵阳支援抗战的照片——防空洞、担架队、募捐现场。这些微观记忆与场馆里“贵阳大轰炸”的史料相呼应,让宏大叙事变得可触可感。它们共同指向一个事实:抗战的胜利,正是无数平凡人以不屈的姿态汇聚而成的合力 。
抗战精神的当代回响
如今,“红飘带”已成为爱国主义与党性教育基地,累计接待团客约50万人次,其中学生团队超7万。这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,更是精神的再生产:坚定信念、顾全大局、严守纪律、紧密团结,这些长征与抗战的共同基因,正在新时代的课堂与岗位上传承 。
写在结尾
走出“红飘带”,那条嵌入大地的红色飘带仍在眼前延展。它连接着长征与抗战的历史坐标,也连接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来路与去向。在这片土地上,历史从未远去,精神仍在生长 。
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2025-09-01 21:36:39 |
回贴列表